【教师随笔】坪田英雄传(凌云志)
作者: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时间:2012-07-03 点击数:
坪田英雄传
坪田者,耒阳之东北陲也,离城盖百六十里有余,自甲申始拥罗公平古为督,素以勤俭、宽厚、谦卑为事,升刘、梁等为帅,用李、刘等为将,倚众同道之士,于蛮荒之地,觅生存之道,阻村道教育之崩殂,救乡野童幼之危难。
岁值辛卯,雁城高人邓公水平布道,偶至坪田。邓公静修多年,道行高深,得课改之精髓。平古与之言谈甚欢,相见恨晚,遂水酒互敬,以兄弟谓之。邓公与为众将士辩课改事宜。邓公洋洋洒洒,口舌如簧,惊若天人,众将士无不心悦诚服,跃跃欲试也。
壬辰年春,湘中凌云先生携张圆、李波、唐丽君、李贝贝等生游学于此,知邓公之深邃,感平古之魄力,察乡学之艰辛,喜坪田之变通,非为名利,愿舍身取义,与邓公、平古共谋大事。
今天下课改大势,当以鲁地杜郎口执牛耳也,湘北许市、景弘者无不师法于此。课改聚义者,秉自主、合作、探究三法,凭学案、小组、评价三手,破师之权威,保生之根本,弃教之灌输,改学之生动,造知识之墟市,求生命之狂欢。
时葵卯月,邓公、平古、凌云先生与洪河、晓谛、功纯众将为求课改之真经,取道雁城,至株洲景弘。虽早寒依旧,阴雨霏霏,然诸将谋事心切,无不摩拳擦掌,热情高启。
自景弘归不久,平古复邀凌云先生至坪田。日暮,凌云先生与众将入帐,析乡学之困境,问为学之真谛,追育人之根本,乃告知众将曰:“吾等处乱世之中,虽千疮百孔,仍须于罅隙之间觅生存之道,求复兴之途。此,别无他法,惟课改可为之。前途纵悬崖峭壁,吾等惟勇往直前!”
邓公常念课改,乃弃万机复赴坪田,与平古等商议举旗事宜。
戊子日始,平古率众将士砸讲台,装黑板,编学案,建小组,树大旗,轰轰烈烈,不亦乐乎。初始,众将士如蹒跚学步,流程不熟,学案不精,小组不力,评价不准。平古、邓公、凌云先生与众将士常驿马相传,切磋反思。
一月有余,坪田课堂方圆渐成,教师亦熟能生巧。某日,刘公志云、罗生海峰与刘氏玉玲与众生共演示之,凌云先生观后曰:“志云老先生示范孔武有力,海峰引导点拨精致到位,玉玲追问恰如其分!众生乐于其中,勤于思索,姜丽、刘旭等生精彩飞扬,此得道也!”
时耒阳县学闻之,授人前往,见坪田之新貌,大为悦颜,遂命属下授牌之,树为本地样板。平古淡然。盖坪田志在千里,所思所为者,以良心衡之,不以牌匾框之也。
坪田聚义,蒙邓公亲授,承凌云先生辅之,得杜郎之精髓,取许市之精华,效景弘之精制,平古与众将士勤力为之,时不过三月,而有百年之功,和千秋之义。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凌云先生游学即归,遂作《坪田英雄传》以记之,时壬辰年丙午月庚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