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日记里曾经给实习老师提过一个要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表扬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或做得不对,也尽量不要批评学生,更不能责罚学生,而要在他们的错误中发掘闪光点。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基础教育领域比较前沿的“赏识教育法”。在上周六教学比武时,我走马观花地听了几十堂课,发现绝大部分实习老师在课堂上都能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看来大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尝到了甜头。我今天想跟实习老师们谈谈关于赏识教育操作层面的问题。①虽然课堂是实行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我们不能将赏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要善于将它运用到所有的教育环节中去,如课间活动、社会活动、体育和文娱活动、课外作业等等。因为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再者,老师与学生打交道的任何场合都是进行教育的时机,也只有将赞美、赏识、表扬覆盖所有教育环节,才能更多地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优点,才会使你赞赏学生的素材永不枯竭。②赞赏学生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就方法而言,不要只使用口头表扬,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行为、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肯定学生、赞许学生。从技巧来讲,就是要注意赞美的艺术性。比如说,某位学生一次考试成绩有进步,老师就不能这样去表扬他:“这次考试有进步,就是进步小了点。”“这次考试考得不错,但与你要达到的目标还有很长距离。”这种表扬前面是肯定,后面是否定,实际上起不到好作用,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小压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将这两句话改成“这次考试有进步,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这次考试考得不错,照这样下去,要实现你的目标就为期不远了”效果就会好得多。③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不能过度。赏识要进行客观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起不到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还有,赏识方法要因学生的性格而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