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随笔】阳光正好,我亦很好(阳加中学 教育技术学 黄梅花)
作者: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时间:2013-12-02 点击数:
阳光正好,我亦很好
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黄梅花 顶岗实习学校:常宁阳加中学
阳加的环境还算不错,虽然谈不上山青水秀,但也算得是一处优雅之地了。我想应该是这里的环境与缓慢的生活节奏使我不再像往常一般浮躁吧。来到这里之后,我似乎是与世隔绝了一般,生活变得平淡却又极其规律,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接受不了呢,现在倒也没什么了。
乡下的冬天总是比外面来得更早一些,寒冷也不显得稀奇。好在这些天还算不错,阳光正好。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操场上,享受着这冬日里难得的温暖,思绪也不禁清晰起来。
时光悄然而逝,当在某一天与室友闲聊起,才突然意识到我们来到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两个月对我而言,应该是意义深重的,因为这其中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酸甜苦辣,激励着我,让我一步步接近更好的自己。
初为人师的激动
第一次正式以一个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这是无数次在脑海中幻想过的场景,终于在这一刻成为了现实。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却超乎想象中的激动。我拿起粉笔,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学生热情很高,表现得很活跃,这也许是跟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关吧,因为这是他们唯一有机会接触到电脑的一门课程。我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便趁机提出了机房上机的几点守则,纠正他们一向的错误观点: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并强调二者之间的区别。好在他们也乐于接受,这一点很让人欣慰。在他们脸上,我看到了期待。临近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番调查,发现有许多同学在小学时并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这门课,我不禁有些担心,他们的基础能否跟得上?能否理解我上课时所提及的最基本的操作?不过这也促使着我在以后的备课环节中更加的细心,考虑更加的全面。
莫名的退怯
接管着全校初一初二的信息技术课,我并不觉得会让自己累到精疲力尽,倒是在第二星期开始,学校又给我安排了初一一个班的历史,当听到这个安排时,我便有些犹豫了。我是学理科的人,而且平常也没有太多关注过历史方面的知识,这让我压力很大。尤其是当我走进课堂,上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表现得很配合,即使我只是讲书本上现成的故事,他们也积极地回应着,我很感动,但更多的是害怕,害怕由于我的历史专业不够,而教不好他们,承受不起他们的热情。
突如其来的挫败
日子一如既往地过着,我也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连最担心的历史课也渐渐地得心应手起来,我以为这是越来越好的预兆。于是,在某个下午,我给他们发了一套试卷,想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我是充满自信的,他们上课表现得那么活跃,那么认真,我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卷子做得很好的。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至少在收试卷的时候我也在这样想着。但是我忘记了一句话,“你以为仅仅只是你以为”,看完卷子之后,已经是接近晚自习尾声了,我一个人跑到操场,把音乐声音开到最大,我不知道,只是想发泄,很难过,很失望。
迷茫中的纠结
那一次考试的挫败让我迷茫了,为什么他们上课时候看起来那么认真,回答问题那么积极,成绩却又那么让人伤心呢。有人告诉我说,历史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去抄去背。确实,对比其他几个班的历史老师,我是真的还没有罚他们抄过,也没抽他们背过。因为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上课有趣,他们能够自己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课程,他们就会自发地去看去记,就一定能学得很好的。我想得太过理想化了,所以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纠结了,我该怎么引导他们呢,我真的不想以惩罚的手段去逼他们学习。我迷茫着,纠结着……
意外的惊喜
忐忑地迎来了期中考试,信息技术不属于这次考试的范畴,我没有过分担心。只是历史却始终让我安心不下,因为那次糟糕的考试之后,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惩罚他们,我还是希望他们自主去学,但我不知道究竟这样的理想主义到底能不能行得通,所以我担心着。当我看完试卷,发现班上只有18个人及格,我并不是很满意,卷子其实很简单的。可是后来,听到主任说他所带的班只有9个人及格,最好的一个班也就20几个人而已。不能说我有多高兴,不过确实很意外。去教室上课的时候,有同学跟我说,其实他们下课之后都有复习的,不用老师布置。哈哈,很感动,这群懂事的孩子。
闲暇时的欢乐
刚开始来这里的时候,有老师告诉过我们,这里的学生是这个地方最调皮,最难管的。虽然在相处中发现确实有许多学生特别叛逆,让人头疼。但更多的是淳朴,即使你上课时凶过他,可下课后他依然会很有礼貌地打招呼,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很多时候看着他们那单纯、可爱的笑容,心情也会明朗起来。
我的反思:其实有一点我确实是做得不太好的,就是经常把一些学生的名字搞混,看着他们眼中的失落,我也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孩子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够记得他们的名字,这是有多重要。
后记:在这里的日子过得很快,也很充实。有太多的感动值得我回忆。我也更加自信起来,正如那句“越是努力越是幸运”,多么幸运,我能在这两个月里收获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