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激发兴趣,注重应用——凌云志老师评课实录6

作者: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时间:2012-05-10 点击数:

激发兴趣,注重应用——凌云志老师评课实录6

【授课教师】刘东雅老师

【授课学校】耒阳市江头中学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时间】2012年5月8日第3节

【授课内容】八年级物理《磁场》

【听课教师】驻耒阳指导教师凌云志、耒阳江头中学谢校长、黎副校长等、实习老师晏庆

【授课流程】

1、知识回顾: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

2、新课导入:用磁针做小游戏导入

3、新课(板书):

(1)磁场

磁场的特性

磁场的强弱

磁场的方向性

(2)磁感性

4、当堂检测。

【评课实录】

东雅的这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不仅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充分展示了自己较高的教师素养。江头中学虽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不尽如意,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风较好,在本节课中能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也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东雅今天的课具体在以下四个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教学基本功较为扎实,展现了较高的教师基本素养,体现了我院师范生良好的风貌。首先在于刘东雅老师有着良好的教态,虽然上课伊始有小许紧张,但很快就能够调整过来,整堂课下来都始终面带微笑,很有女性的亲和力;其次在于板书清晰、简洁、逻辑清楚;再次是教师的实验操作熟练、动作分解细致、合适。

第二,刘东雅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对于教学流程的把握娴熟。整堂课从学习检测、游戏导入、新课学习到课堂测评,环环相扣,清晰明了,绝不拖泥带水。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学2个来月的年轻实习教师能够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

第三,刘东雅老师抓住了物理课教学的特点,重视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去理解物理规律。自然科学的特特征在于理性思考、规律性的探究和方法的多元化开发。在本节课中,从导入、到新课教学刘老师都注重从实验中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去体验抽象性的规律。

第四,注重知识的前后链接,教学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刘老师在进行“判断磁铁两极”的教学活动中,适时地提醒学生去回顾上节课教学内容“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并利用既有知识来解决新的教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开拓了学生新的认知领域。

就物理课的教学,我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经常讲,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初中物理课标也明确提出物理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有满足感和兴奋感,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索能力,乐于参与,独立思考。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不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到本课堂中,比如在学习指南针的原理时,教师布置了学生去思考和探索,由于大部分学生可能根本都没有见过指南针,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当然也就无从回答,课堂也出现了小小的冷场。这个时候教师不妨补充历史上沈括发明指南针的四种方法供学生开拓视野,从而增强其兴趣。(沈括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缕悬法。这四种方法是后来指南针水针和旱针的来源。)

第二,要更加注重应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物理课的教学中,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和应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具体在本堂课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提前准备尽量多的磁铁和磁针,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分组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课是有趣的,有用的,不难学的,但是学生并不能体会这一点。应用物理就要在把课堂中学的东西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去研究自己的假设,并从中发现新问题,寻找出新的解决方法。这样,探索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新课程主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课堂要打破单一化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有机会来享受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乐趣。

凌云志于2012年5月8日

2011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 Copyright Inc. All Right Reserset.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东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三楼)

邮政编码:421001(东校区)

电话:0734-3456048(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