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在激情中升华 于追问处涅槃——凌云志老师评课实录4

作者: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时间:2012-05-02 点击数:

在激情中升华 于追问处涅槃

——凌云志老师评课实录4

凌云志

【授课类型】预习+展示(新课堂模式)

【授课内容】七年级英语Section C (p65-66)

【课堂节略】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新词汇 ago ping-pong do well in be good at

2、学习P65短文

3、学习could couldn’t的用法

二、课前抽测

1、英汉互译

唱中文歌 玩得愉快

Play the piano 跳迪斯科

Perform ballet 在晚会上

三、自学谈论

1、自学短文,并打记不懂的词句。

2、读短文,并把有关活动的短语圈出来。

3、试着朗读短文,标注生词的发音及语句的停顿。

4、齐读课文的新词汇。

四、展示提升

1、朗读展示

2、理解短文

3、短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四、梳理巩固

【评课实录】

上本堂课的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激情的老师。课改的成功正是需要我们的老师有这样的干劲和热情,亟待在座的各位带动更多的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进来。就本节课而言,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教师富有激情,全身心投入课堂。英语课是语言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在农村学校里,学生基础非常差,对于外语学习常常有畏难情绪。这一点,从实习老师李贝贝所做的调查报告中就可以看出来,学生不喜欢英语课很大程度上与执教教师没有关系,更多的原因是不喜欢这门课程。因此,教师的激情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不通过教师的积极带动,不去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提高教学效果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教师博览》曾有文章介绍中国文人教书的文章,其中讲到了梁启超先生上课之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转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样的课,这样的教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们热切地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老师。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漫漫教海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许洪清:老师,你还有激情吗?《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8日第8版)

第二,教师的追问有特色。一般而言,追问有两种基本模式,顺向式追问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逆向式追问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作用,追问主要有追根、探因、求法、迁移、质疑、反刍、检索、示范等八种具体类型,实施时要精心准备,灵活运用。本堂课中,教师就非常娴熟地运用了追问的技巧,如她在抽测环节中,学生展示完成后追问:“Chinese为什么要大写?”在学生完成这个学习环节后,她继续问:“你们听懂了吗?”在整堂课中,经常会听到“还有疑问吗?”、“有什么不同?”等等不同形式的追问。通过追问,要求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考问题,去把握事物的实质性特点、规律性内容、深层次意蕴;通过追问,引导激发学生去探究原因,从而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新课堂模式中,掌握追问的艺术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尺。

第三,学法指导比较到位。在真正的高效课堂,学法指导是不能缺失的。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在学生预习、自学、讨论、交流、组内展示、班内大展示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我们同时还要始终把握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一,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抽测环节就用了大约20来分钟的时间,这是不够合理的,从而导致后面的展示和达标检测环节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高效课堂一定要向课堂要效率,节省时间是教师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自学讨论和专题提升两个环节的设计都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不知所措,难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在本堂课的后半段教师不得不放弃学生的展示,基本上回归到传统教学的模式去的重要原因。

第三,由于学生基础差和导学案设计的不合理两个原因,导致课堂中学生参与率不高,展示无法正常开展。这实际上就彰显出我们在上课前编写导学案时学情分析的重要性来。教学的设计必须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

2011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 Copyright Inc. All Right Reserset.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东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三楼)

邮政编码:421001(东校区)

电话:0734-3456048(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