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将来大部分都要加入到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成为一名教师。那么,这些准教师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或注重培养哪些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呢?通过这几个月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调研,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具备下列职业素养:第一,职业道德素养。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必然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只有热爱教师这种职业,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②热爱学生。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还必然是热爱学生的人。老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老师的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因为老师的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老师的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③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业务知识素养。业务知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要高水平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素养。①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所教专业的知识深钻吃透,准确把握,具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所谓深,就是要比学生高出几筹,深入几分。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在知识体系上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②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我们发现各学科的知识正在日益融合和相互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精通本专业,显得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第三,教育能力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知识素养是通过教育能力素养实现的,因此,教育能力素养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关键。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特点,能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姿态、行为等方面表露出来的信息,准确的判断学生的思想活动,并正确处理。②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理论、德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等,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能力;教学能力则是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进行课程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应具备主要业务能力。③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指教师研究、探索及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认真探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