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廖新平老师指导日记)

作者: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时间:2010-05-26 点击数:

5月24日 星期一 晴

上周五,在胜桥中学学生家长会上看到的情景,促使我整个周末都在研究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农村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于如何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而“留守学生”教育的最大问题则是“留守学生”的厌学问题。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厌学问题,单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取得实际成效的,必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今天下午,在胜桥中学实习的袁美兰老师找我哭诉:她好不容易劝回来继续读书的一位初一学生,今天在家长的陪同下还是向学校递交了休学申请,准备明天前往广东。对此,袁老师非常伤心,痛哭不止。我知道,袁老师不是为自己的辛勤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伤心,而是因为没能最终留住他继续自己的学业而自责,是因为担忧他的前途而痛哭。袁老师,我曾经看到你因为他的辍学而寝食难安,也看到你为劝他返校继续学业而摸黑家访,看到你利用休息时间为他补习功课,还看到你因为他的厌学而忧心忡忡,多次找我讨教救治良方。你稚嫩的肩膀已承载了很多,你已经做了很多,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此,你完全没有必要自责,你要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凭你一己之力就能圆满的。也许,你的学生在外闯荡几个月,知道了生活的不易,知识和学业的必需,还会回来发狠学习的。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很痛心,虽然已无法挽回,但启示作用还是有的。启示之一: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难题,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密切配合才有效果。以这位辍学的学生为例,校方想了很多办法,再三挽留,可以说已做到仁至义尽,依然没有效果。在实习老师的要求下,我与该学生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本来已打开了他的心结,只要家长配合,他应该可以回心转意。没想到,家长的一句话,将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想学跳舞,没门!”再者,这位学生不是听说像他一般年纪的孩子在广东也能赚钱,他也不会产生辍学去打工的想法。如果我们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更严格些,社会上各个企业更加有社会责任感一些,这些未成年人也不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走上辍学打工之路。启示之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可以在发掘、培养他的正当兴趣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如果我们认为读书才是孩子们的人间正道,其他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一律视为邪门歪道而予以扼杀,世界还会如此多姿多彩吗?

2011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 Copyright Inc. All Right Reserset.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东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三楼)

邮政编码:421001(东校区)

电话:0734-3456048(东校区)